中美通航发展对比
来源: 作者: 更新于:2017-6-27 阅读:
(1)通用航空市场规模
中国由于发动机研发进程缓慢,新型材料领域部分技术创新仍需时间,通用飞机制造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但总体上看,我国通用航空业体量仍然较小。
由飞机制造、运营、托管、人员培训等诸多环节构成的通用航空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。国金证券预测,机场建设规模将达2000亿元以上;东吴证券预计单整机制造领域的市场空间即超过2000亿元;上海某航空企由飞机制造、运营、托管、人员培训等诸多环节构成的通用航空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。
主要国家通航对比图
中美通航对比图
中国十三五规划通航目标
中美两国通用航空差距究竟有大?作为回国创业的旅美华人,薛国航说,他在美国的住所周围三十分钟车程内就有几十家通用机场,最近的机场只有3分钟车程,每次有国内民航等部门的领导来考察,他都会用车把对方带到美国的机场体验飞行,一路上官员发出的惊叹声此起彼伏。
“我把车开机场,官员就惊叹说这个机场怎么没有围墙,我说为什么通用机场要围墙、围栏,到了机库,我输入密码,机库大门打开,我把飞机推出去,正要起飞,一架飞机刚好飞回来,停在在无人加油站旁,插入银行卡,驾驶员自己掏出油枪给飞机加油,官员又很诧异,惊呼怎么能自己加油”,薛国航说,飞机要起飞,官员又惊叹,说这个机场怎么连个塔台都没有,因为建塔台很贵,所以美国很多小通用机场都没有塔台,起飞的时候,飞行员只需用无线电报告一下飞行计划、路线即可,除了划定的禁飞区不能飞,美国大部分天空都可以自由飞行。
薛国航说,与中国至少需要提前一天申报不同,在美国你只需在起飞前通过电话告知民航局飞行航线,供对方备案记录就可以飞,用不着审批。
美国:起飞时报备路线即可:
美国想飞很简单
中国:飞行业务赶不上飞行采购
中航通飞总经理曲景文介绍,这几年,我国发展通用航空的热情都很高,无论是中央政府、地方政府还是投资商纷纷涉足该领域,这是好的现象,但是从运营情况来看,通航航空目前仍以投资拉动为主,从2008年至今,基本上每年通用航空产业飞机采购数量和采购价格都在以25%的速度快速增长,但是这些年每年的飞行小时数只有8%的增长,“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国内对通用航空热情高涨,但飞行并未出现高涨”。
中国私人飞行仍有限制
曲景文在我国首款自主公务机首飞仪式上说,公务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,最大的优势是快速、便捷,但现在飞机飞得快,却不便捷,比如起飞前还要提前多少天申报、多少个小时审批,小飞机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,空域开放是目前发展通用航空最急迫的事情。
起飞难绊住了市场的脚步。一名业内人士跟记者比数字,尽管我国千万富翁人数已经达到世界前列,但通用飞机总数量却相当少,注册通用航空器只有1500多架,属于私人的只有几十架。美国通用飞机有22万余架,中国远远落后了。
中国通航发展潜力巨大
美国的通用航空起步早发展快,目前拥有30多万架通用航空飞行器和5000多个通用航空机场以及两万多个起降点。相比之下,国内2000多架登记在册的飞行器和400多个通用机场显得很寒酸。
对比美国的通用航空市场,分析者认为中国的通用航空将会成长为至少万亿级的大产业。因此就目前来说,中国的通用航空发展水平还远远不够。美国拥有的通用飞机数量是我国的150倍,这样的差距非常巨大。
显然,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与中国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很不相称。但是,这样巨大的差距,从另一个角度看,是巨大的潜力。
根据世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经验,人均GDP跨过4000美元是通用航空大发展的必备条件。2015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了8016美元,发展通用航空所需的消费能力完全没有问题。借助供给侧改革的东风,空域管理正在放松,中国通用航空的大发展或许就要到来。
上篇:
下篇: